2023年5月17日,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、哈佛大学终身教授、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老师受邀来到伟德betvlctor体育官方网站“名师引领”通识课《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》讲堂。袁老师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揭示哺乳动物细胞中调控细胞死亡的机制,开创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两个主要的细胞死亡研究领域,阐明了一系列在细胞死亡方式中的关键驱动分子、基础分子机制以及和人类疾病的关系,为细胞死亡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。
袁钧瑛院士首先以“什么是细胞死亡”为话题,鼓励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,用活跃的课堂互动方式开启了本次课程,同学们对细胞死亡的各种方式种类如凋亡、焦亡、坏死、铁死亡等进行了提问与探讨,袁钧瑛院士则针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解答,氛围积极活跃。随后,袁钧瑛院士详细讲解了哺乳动物生理过程中的细胞死亡,用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哺乳动物在发育、生殖、免疫等过程中的细胞死亡现象及其发挥的重要功能,并总结道:细胞死亡是个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学现象。接着,袁钧瑛院士讲解了病理状态的细胞死亡,展示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细胞选择性死亡,其造成的运动失控、言语错乱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,而这些细胞死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具体的生理机制是什么?种种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。
课程后半部分,袁钧瑛院士围绕着细胞死亡的研究方法与同学们展开讨论,多名同学积极举手发表见解,就细胞死亡的形态学观察、组学变化与鉴定、死亡信号的传递、研究细胞死亡的模式动物、衰老过程中的细胞死亡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提问与探讨。袁钧瑛院士针对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与看法进行了逐一解答和点评,让同学们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了研究细胞死亡的方法。而后,袁钧瑛院士结合个人经历,讲述了自己在细胞死亡领域的研究历程:从为何对细胞死亡感兴趣,到首先发现并克隆出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,再到深入探究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;以及从如何提出细胞坏死受细胞程序性调控这一重要科学问题,再到证明和逐步阐明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,袁钧瑛院士以启发为主,讲述为辅的方式,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,引导同学们发掘问题,循序渐进寻找解决方法。课程最后,袁钧瑛院士总结了细胞调控死亡和凋亡的分子机制,并从进化和生殖的角度揭示了细胞坏死的生理意义。
课堂提问环节,同学们积极举手,踊跃发言,针对细胞死亡的多种方式、调控机制、研究方法、疾病治疗展开提问,与袁钧瑛院士互动交流,氛围活跃。课程结束时,袁钧瑛院士鼓励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独立思考,勇于探索,同学们纷纷起身,用热烈的掌声欢送。袁钧瑛院士新颖独特的讲课风格、极具启发的教学方式、有趣幽默的言语展示、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,令同学们受益颇深。
课后面对面交流环节,袁钧瑛院士与多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,深入探讨了有关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,同时还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,为同学们的学习方法、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提出了建议。